域外心声之“汉语之花”盛开在黑海之滨——南师大孔院志愿者教师陈雅漫

 
万事开头难,刚来到孔院时,对于即将到来的教学工作我也曾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但是孔院的教学主管张老师和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很耐心地给我指点迷津、解答疑惑,同事之间共享教学资源,慢慢地我渐入正轨。 这个学期我主要负责本部三个班的课程。第一门课程是大三文学班的汉语综合课。这个班已经有差不多一半的学生已经去了中国留学,因此只剩下九个同学。剩下的这几个学生也许是因为没能去成中国,颇受打击,在新的学期里学习兴致并不高,相比于低年级学生的满怀期待的奋斗状态,他们显得有点儿颓废。后来我了解到他们还有一次机会可以申请奖学金留学,因此我平时上课经常跟他们聊天,鼓励他们再拼一次,后来有几个学生提交了申请,并开始准备十二月份的HSK三级考试,他们的学习有了动力的同时也有了压力,我也深深感觉到自己身上的重担,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但是幸好有其他老师的耐心帮助,孔院设立的听课制度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不断提高相关知识学习和教学技能,以更好地辅导学生。最终我们班HSK考试的成绩是全部优秀,看着学生脸上恢复了自信与动力,我长舒了一口气。
研究生班结课合影
我教的第二门课程是社会入门班的汉语兴趣课。这个班的学生都是汉语零基础,而且年龄非常不一致,有十几岁的中小学,也有三十几岁的社会工作人员。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需要从最简单的拼音开始教,还要兼顾到各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有时候班里几个孩子会调皮捣蛋,不认真听讲,因此我设立了奖罚制度去管理课堂。他们是第一次接触汉语,我还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让他们保持对汉语的兴趣,有热情继续学习下去,因此我在备课时得多下功夫,准备一些有趣的教具,相关的游戏等等,有时候也会教学生唱中文歌,引导他们把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我教的第三门课程是研究生一年级的中国文化课。这一门课因其特殊性,没有可以用的教材,因此我在备课时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做内容丰富的PPT。在这一门课中,我讲到中国的茶文化、中国旗袍、中国八大菜系、中国的传统节日等等,学生们有些已经去过了中国,也在回味着自己在中国的感受,都纷纷表示以后还想再去中国学习、工作。
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很充实,很感谢孔院提供的这个平台,让我在不断摸索中不断进步,以更好地面对新一轮的教学工作。
02
文化活动工作
除了教学以外,我还参与了孔院举办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孔院日、图片展,汉语桥、乌克兰教师志愿者岗中培训等等,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在当地引起很多关注,深受民众喜爱。依然记得在孔院日的时候,我表演弹奏古筝,结束后很多当地民众凑上来向我竖起大拇指,说古筝的声音很好听,中国的乐器真厉害。当时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些活动使得当地民众近距离接触中国、认识中国。在参与孔院举办的各种活动中,我也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团队的合作精神,每个老师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完成一项又一项工作。

生活

我们从中国不远万里来到敖德萨,一座矗立在黑海之滨的城市, 这里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在这里可以看到精美的教堂,金碧辉煌的大剧院、公园里的雕塑。这里的生活节奏没有国内一线城市那么快,有时候周末买一杯咖啡,在公园的长椅上坐坐,感受这座城市的宁静美好,也是一种享受。我们孔院提供给我的住宿是大学宿舍,里面设备齐全,地理位置也是在市中心,周围有超市、市场、车站,生活很方便。我们孔院也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秘书处给我们提供后勤保障,同事之间互帮互助,让我觉得虽然在异国他乡,却能感受到像家一般的温暖。
“你我为了同一个梦想,携手并肩远走他乡……听那不同肤色齐声说,你好中国我爱你。”依稀记得当初岗前培训时我们唱起这首歌时,感动得眼眶湿润,而今我们都已赴任,在各自的岗位奋斗着。很荣幸来到南师大孔院,感谢遇到的每一位老师、学生、还有当地人,在我的青春岁月写上了一笔珍贵难忘的回忆。我会牢记志愿者教师的“三感三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好好珍惜这份工作机会,为“汉语之花”盛开在黑海之滨贡献一份力量。

文字/图片:陈雅漫

排版:吴晴晴

域外心声之“我在敖德萨教汉语”——南师大孔院志愿者教师李陈茵

在历时十几小时的飞行之后到达了遥远的有着“欧洲粮仓”美誉的东欧国家——乌克兰。初到敖德萨时,正是阴雨连绵的天气,从温度三十多度的地方跨越到了温度个位数的地方,暗想这就是欧洲阴冷的气候吧。由于气候不佳,飞机在黑海上空盘旋了好一会儿才降落,随后又在出关处被抽查花费了不少时间。好在一出关就看到等候已久的孔院老师和秘书们,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也生出家一般的感觉。本以为在这个北纬46°的地方,一定是灰色的天空带着黑色的凌厉的风,刮着为数不多的枯黄树叶瑟瑟发抖。而接下来的日子证明这个城市和我的想象是截然不同的。大海、阳光以及美丽的乌克兰女子都让这个城市的美丽得以最大化的展示出来。我不希望自己用有色的眼光去评判事物,只有踏上那片土地,才会知道曾经的无知。就像过去每个阶段,命运交给我一张白纸一样,这片土地对我来说将是一片白色,那些传言的忧喜苦乐全不计较,也无须保存,在这里的每一瞬间、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将重新组成乌克兰这幅画。 从2018年9月底至今,在敖德萨度过了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在生活和孔子学院的工作中,我想“简单”和“率真”这两个词可以概括这四个月的感受。到达乌克兰不久后,正逢孔子学院日活动开展,这便成了我在孔子学院的第一个活动。中方和乌方工作人员的高度配合让我惊讶,所有人都用十二分的精神在工作,还有很多人自愿牺牲午饭的时间为了让乌克兰市民更加了解中国文化,一直到孔院日结束,所有人把用具材料从城市花园带回孔子学院的过程中,热情度都没有丝毫降低。还有在图片展、岗中培训等等各项活动中,我都能看到每个人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像一个大家庭般聚在一起努力着。乌克兰的生活节奏相对比较慢,但在工作中大家的高效让人惊讶。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有一天中方工作人员开会开到比较晚,秘书处也没有下班,而是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做了肉饼等待我们开会结束。我想大抵是一种率真的性格让大家能像大家庭一般,也是简单的态度,使得大家在工作中有着十二分的热情。 我的教学点是敖德萨第一中学,教学对象是9岁-16岁的中小学生。我的心在第一节课就被孩子们融化了。一张张天使般的脸蛋流露着对中国的好奇,即使语言不通也要努力用谷歌翻译进行交流。有的孩子去过中国,迫不及待地分享她看到的中国,有的孩子带着热切的目光介绍自己,有的孩子问出“中国有没有肯德基”哭笑不得的问题。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也让我看到了在身边推广汉语的意义。通过这一学期的汉语教学,让我对中小学教学有了更多的理解。中小学教学和教成年人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对象为儿童,若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很难长久保持。要寓教于乐,尽可能的给枯燥的语言学习增添一些乐趣。要针对儿童开展课堂游戏,除了规划课堂外,课堂管理上也有很大不同。成年人多数比较自律,目标明确,可以很好地约束自己,课堂管理相对轻松。但是对于小朋友来说,如果仅是正常的上课,肯定是无法镇住他们的,他们需要多一点的规矩或者是叫契约。如何让他们能够配合上课,才是保证上课进度的关键。除了各种技巧和专业知识之外,最重要是要有更多的耐心、爱心和更多的自我思考,将自己带入孩子的世界,用心对待学生。
曾经向往过当老师,觉得老师是个神圣的职业,大部分老师把喜怒哀乐各种不同的感情献给了学生。人自身有他的力量,它从生活的枝条上抽枝发芽出来,多一根枝条,就多开一层花,越来越茂密繁盛。在很多复杂情感紧紧相裹中,老师留给学生的往往是纯粹的爱。如今自己也站在这三尺讲台上,愈发明白教师的意义。一个教师,如果他能把自己的影响力辐射到学生后续的生命时空里,对一个人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那真的可以称得上教育了。虽然现在只是教中文,还无法影响引领学生,但如果学生能有所收获那也是教师的意义所在吧。

文字/图片:李陈茵

排版:吴晴晴

域外心声之“苔花如米小”——南师大孔院志愿者教师程加星

程加星

志愿者教师

中国传媒大学

2018年9月至今

一、有关孔院

     9月24号晚飞机降落在敖德萨机场,刚出机场大厅,就看到孔院副院长还有秘书一直在等着我们,顿时有一种终于找到组织,回归大家庭的感觉。当天正好是中国的中秋节,早早赴任的小伙伴们提前准备好了饭菜等着我们,那一刻让我觉得我回家了。 三天以后就是全球孔子学院日,在这三天中我见识到了南师大孔院办事的高效与明确。大到整个活动日的日期安排,小到什么时间谁负责换道具,甚至每个环节都要想到planA和planB。让我想到初到孔院看到的“全球先进孔院”,嗯,果然名副其实。事实证明,在孔院接下来的活动中,都一直延续这种风格。尤其是第二届岗中培训时,参加培训的小伙伴们几乎都对孔院竖起了大拇指。 除此以外,让我觉得惊讶的是,中乌人员在一起教学办公时工作的无缝对接,这应该是得益于之前好的工作合作基础;还有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亦师亦友,孔院学生会在办公室帮忙办公,这样的模式,既为学生创设学习汉语的环境,同时也为老师了解课下学生的状态提供一个渠道,达到了双赢。
二、有关教学 接下来聊聊我的教学,我接手的第一批学生是函授班,虽然只有短短的九节课,学生大部分是没有汉语基础的,由于时间的限制,没有办法教授学生太多系统的汉语知识和能力,所以我选择简单日常的对话与词语,以及穿插一小部分的文化知识,以引起他们对汉语的兴趣。学生的反响很好,一部分学生表示会继续学习汉语。 还有我的社会班和大四班,在带这两个班的时候,或多或少都遇到一些问题,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会有点摸不着头绪,找不到重点与合适的方法,于是我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并反省自己,慢慢就有了一点点的心得体会。我想每个老师都有一把“利器”,而我的这把“利器”就是—拉近你与学生的距离。虽然这听起来非常虚无缥缈,但自我感觉很有效,首先你得和学生建立一种双向的信任,这对于开展教学工作特别有利。 半学期已经结束,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有或多或少的瑕疵,但是社会班最后一节课结束时,学生和我说:“I like holidays, but I prefer having Chinese lessons during the holidays.”大四班学生最后一节课结束时买了披萨和香槟,她们告诉我说只有我和另外一位老师的课她们会这样,是因为她们喜欢老师时,我真的感到好欣慰,初次体验到作为一名汉语老师的快乐。
三、有关生活 敖德萨是一座海滨城市,从小生活在中国北方的我一直向往大海,来到敖德萨的第17天终于去看了海上日出,那种美是描绘不出来的,只有自己亲身去体会。在海边不时看到情侣接吻,大叔遛狗,妈妈牵着宝宝,画面别提有多美好了。这里的生活节奏很慢,市中心主街道上经常有萨克斯的声音,架子鼓的动感,小提琴的旋律,路边的男女生都会随着音乐扭动自己的身体,陶醉其中。 在这里当你过马路时,司机会主动让行人,上午十点才开始一天的生活,老奶奶们也会讲究搭配,买菜也会化妆,如果你喜欢甜食咖啡,那这里是你的天堂。饮食方面的话,我一直都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假期时候,还可以去较有欧洲风情的网红城市—利沃夫打个卡,去乌克兰最大的滑雪场—喀尔巴阡山,去体验户外运动的乐趣,住在小木屋里,体会原始纯真的快乐。  

四、结尾

看着日历,我的乌克兰教学之旅已过三分之一多,希望剩下的三分之二我会继续珍惜孔院创设的良好教学氛围,在教学上继续摸索,不断学习,生活上永葆赤子之心,热爱生活,拥抱生活。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希望散落世界各地的志愿者老师们能尽情绽放,让汉语之花盛开。  

汉教志愿者|乌克兰:黑海明珠上的汉教日子

“在乌克兰敖德萨呆久了,我发现,自己不仅是在改变着学生,也开始一点点地被淳朴的当地人改变了,变得特别容易开心满足。无论那是夏日里一丝微风、冬日里晴朗的雪天、春天里雪融之后树上冒出来那几朵小桃花,还是秋天里一夜变黄的街道绿植,这些一点点的小确幸,都能让我开心好久。我想,这应该正是汉教之路的魅力所在吧。”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2017级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毕业生 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孔子学院志愿者教师 赵凤鸣
 

一年级孩子作品《我的朋友在哪里》

黑海明珠上的汉教日子

“赵,我爱你!”一节课结束后,班上的一个小女生跑过来对我说出这句话时,瞬间觉得,我所有的努力和汗水都是值得的。至此,我在乌克兰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已经一个多学期了,回想起这段才刚开始起步的汉教之路,感慨万千。我的汉教之路,起初并不算很顺利,有过不少看似努力远多于收获的日子。但是现在再回首,那段日子既是挑战,也是磨练。 我所任教的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孔子学院可以说是乌克兰境内规模最大的孔子学院之一,因此,除了孔院本部以外,还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等各种不同等级的教学点,而我所主要负责的教学点,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学。在刚到任的时候,秘书告诉我,考虑到我不会俄语,这学期这个教学点还会有另一位海外志愿者教师和我共同负责这个小学的汉语教学。到了下学期,这位海外志愿者离任以后,就将由我来全权负责这个小学的汉语教学任务了。 在与时任海外志愿者教师沟通之后,我就发现了自己在该校开展汉语教学的最大障碍——语言。我本来打算从ppt上入手,弥补自己俄语不好的短处,使用一定的俄语注释,学生看着就能懂了。没想到,这个想法马上就受到了来自现实无情的暴击。那位教师告诉我,我将负责的一年级的学生,年龄从4到6岁不等,别说汉语或者英语了,连俄语字母都没认全,就算在ppt上有俄语注释,他们光拼读就要花费不少时间,还不一定能看懂。所以作为教师,一定得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先把要教的句子和生词的俄语翻译背下来。还好,一年级学生初学的内容不多,把对应的俄语背下来还不算太难,加上培训时还学了一定的俄语课堂用语,我对第一堂课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踊跃回答问题的孩子们
但是,在我的汉语第一课上,现实再一次无情地给予了我一拳重击。或许是我低估了当地小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第一节课的课堂算是有惊无险地过去了,完成了第一次的教学任务,但是课后却把我给难住了。这里的小孩子特别热情,也许是因为我在课堂上使用了俄语的原因吧,他们便默认我会俄语了,一下课就都跑过来对我问东问西的,然而我只能微笑加摇头,最多加一句“Я не понимаю.(我不明白)”整个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充满了“尴尬”二字。看着这些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孩子们,我感到挫败之余,也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尽快多学习俄语,不能因为自己的语言问题而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汉语的兴趣。 幸运的是,孔院考虑到不少新到任的志愿者教师不懂俄语的情况,专门给我们开设了俄语学习小组,由孔院的学生来教我们一些基础的俄语知识。那段时间我也听了很多其他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偷偷记下了很多的课堂用语。慢慢地,虽然总体上来说,我还是说不上懂俄语,因为在生活中,还是有不少交流的困难。但神奇的是,起码在学校里,学生问我的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或者跟我来报告一些课堂情况,我都能猜得八九不离十,然后用不太流利的俄语回答他们。

踊跃回答问题的孩子们

排练节目中的二年级学生
当然,谈到教学,也就不能不提我的学生了。我所任教的学校是幼儿园和小学的综合体,所以小学部只有一到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有个好处就是不怕生,加上好奇心旺盛,每到下课的时候总感觉教室特别热闹。孩子们和我混熟了以后,常常会发生这种状况:下课了,就有那么几个学生会飞奔过来抱抱老师,有的其他孩子本来只是打算过来问问题,看到这种情况也被传染了,也要过来抱抱。结果就是,只要“下课”两个字从我口中说出来,我就会感觉自己像一块吸铁石一样,班上的小孩儿就是小铁片,我只要站在那儿,孩子们就会一个接一个地被我吸过来,层层叠叠地抱在一起,特别好玩。
下课后跑来求抱抱的孩子们
学生们的热情还不止于此,只要他们喜欢你了,就会想尽办法给你送礼物。有一次我在上课时看到有个小女生在画画,便走过去批评了她。结果下课后她却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高高兴兴地跑来把上课画的画送我,说是专门为我画的,让我哭笑不得,批评也不是,表扬也不成。
学生送的画
要是没有画画,这群孩子们就会从家里、书包里找出各种可以送人的东西,在课间送来给我。目前为止,我收到过的礼物已经有各种学生分给我的糖果、从家里带来的小苹果、橡皮筋做成的“戒指”、甚至还有中国的小零食鸭舌……学生给你送的礼物,永远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送不出来的。
学生送的手作戒指
也许是因为班里有我这么一个现成的中国老师吧,学生们平时有什么关于中国的问题都特别喜欢跑来问我。比如这节课教了数字一到十,他们下课就会来问一百怎么说,看到自己的文具上有汉字,也会跑来问我是什么意思;还有,比如“中国有忍者吗?”或者“中国的首都是不是日本?”之类的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 对于他们的这些问题,我也从来不嫌烦,只要我能听懂的,我都尽力给他们解答。顺便可以给他们普及一些有关中国的小知识。后来有一个小男孩来问我“中国有没有武士?”的时候,还没等我回答,班上另一个小男孩已经可以插话替我回答了。“中国没有武士!武士是日本的,老师说过了!”看着我的学生们从对汉语一窍不通到入门,从对中国毫无概念到有一定了解,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得到课堂奖品的小女孩
03
除了教学,孔院还常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比如城市日和孔院日的中国文化展、孔院开放日、春节晚会等。每次我都会感到特别自豪,因为每到这个时候,都能遇到好多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当地群众。他们有的会向我们询问有关中国的问题,有的会热衷于尝试汉服、旗袍等传统服装,有的想要我们用毛笔给他们写汉语名字。当然了,每次这种活动,最热闹的还是中国美食的摊位,让我们都不得不感叹中华美食力量的强大。

左:孔院一角

右:孩子们尝试用筷子夹粉笔

在城市日尝试中国旗袍的小女孩
工作之余,偶尔抽个空在市里走走,你会发现,敖德萨“黑海明珠”这个称号真的是当之无愧。从地图上看,敖德萨主要的区都是沿海岸线分布的,在靠近内陆的那边,还有两个湖。所以,只要在敖德萨,无论你身处哪个位置,很容易就能发现一片令人沉醉的美景。敖德萨的海滩不仅有细沙和清澈的海水,还有抢起食物来毫不怕生的鸽子和海鸥。如果你有时间,只要花上十几格里,买上一块面包,到海边去一点一点地掰着喂海鸥和鸽子们,就能玩一下午。
在海边休息的海鸥
 
05
 如果你细心一点,你还能发现城市里各处隐藏着的流浪猫,说是流浪猫,它们可一点儿都没有流浪者的气质。相反,由于长期有本地居民定时定点投喂,每一只流浪猫都表现得像这个城市的主人,从来不屑于讨好路人。它们对于我们这些喜欢撸猫的两脚兽还是比较友好的,你要是愿意给它们挠一挠,顺一顺毛,它们还是可以屈尊稍微迎合我们一下下。但是等它们享受够了,才不会管你是谁,直接自顾自的回家去了。
夏天,你可以到海边喂鸽子,戏水、野餐,但是千万别以为到了冬天,这个城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了。来了敖德萨以后,我才发现,寒冬里被冰雪覆盖的沙滩有多美丽。离开了海边,到市里任何一个公园,你都能发现有好多家长,带着自己家的孩子,拉上家里的滑雪车,找上一块空地,就能开心好久。
  汉教志愿者往期分享: 斯里兰卡国际台斯里兰卡广播孔子课堂 彭文欣 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大学孔子学院 任艳丽 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孔子学院 黄慧慧 印尼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孔子学院 周伶俐  南非罗德斯大学孔子学院 靳飘 菲律宾雅典耀大学孔子学院 叶明慧 泰国曼谷Rittiya中学 黄禄晶 厄瓜多尔圣弗朗西斯科大学孔子学院 黄禄晶 土库曼斯坦国立语言学院 黄禄晶 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 郑亚萍 泰国碧差汶皇家大学 丁俊 智利圣地亚哥长江学校 刘晓琳 庆熙大学孔子学院 庞成
文 / 赵凤鸣
编辑 / 李洁麟&黄丹丹